标题: 2024年百亿级公立医院扩容至17家: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跑,科研转化成新“开源”方式
内容:
2024年,我国公立医院收入规模迎来历史性增长,年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医院数量从2023年的9家猛增到17家,展示了公立医院在体量和规模上的惊人扩张。这些医院的预算收入平均增速达到11%,事业收入预算更是平均增长了12亿元,如同在赛道上飞驰的骏马,扩张速度之快令人瞩目。
在这场收入竞赛中,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225亿元的预算收入成为领头羊,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成功跻身“百亿俱乐部”,以102亿元的收入预算排在榜单末尾。这些医院的预算收入一般由财政拨款、事业收入、其他收入及上年结余构成,基本反映了医院的实际收入规模。
一位卫健领域的专家指出,近年来公立医院在体量和规模上的扩张已成为惯性,随着医疗资源不断向头部集中,预计未来百亿级医院的数量还将继续攀升。
这些百亿级医院的收入特征显著,事业收入成为多数公立医院的支柱,占总收入预算的九成以上。在2024年,事业收入增速超过10%的医院占多数,其中部分医院的事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亿元,增长速度十分抢眼。
新院区的建设被认为是带动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。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为例,它们的新院区分别在2024年投入使用,为医院贡献了巨大的收入增量。大型医院的扩张套路就是“摊大饼”:新院区一开,床位一扩,收入自然就跟着涨。
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大型公立医院在扩张上的动作也是花样百出。从长三角的顶尖医院到中西部地区的“超级医院”,都忙着搞新院区建设。其中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锦江院区更是规划在2025年投入使用,扩张节奏堪称“高歌猛进”。
随着医院床位数的不断增加,单床收入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。以郑大一附院为例,虽然其规模庞大,床位数接近13000张,但单床收入却未能与一些顶尖医院相比。这种收入差距反映了不同医院在规模扩张背后的管理水平差异。
除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收入,科研收入逐渐成为公立医院新的“开源”方式。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,2023年签订了119项专利转化合同,为医院带来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入。华西医院在科研创新上一直表现突出,每年科研转化的合同金额虽然只有2亿元左右,但这对于其总收入的影响仍然有限。
在百亿医院扩张的背景下,未来的发展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子。一方面,追求更高的收入和规模扩张仍是主流;另一方面,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正在成为趋势,但这一转型过程面临重重挑战。
面对医保基金逐步进入紧平衡的背景,大医院的扩张冲动可能带来资源浪费和运营成本的持续上升。同时,分级诊疗和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成为近年来政策关注的重点。未来,医院如何在保证规模扩张的同时,实现高质量发展,将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