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提振消费,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居民收入。但现实往往更为复杂,消费提振的路径远不止这一条。
在过去的十年,中国普通居民的年收入从2万4556元飙升到6万2884元,翻了2.6倍,平均月工资也逐年上涨。然而,当这种增长趋势突然停滞,甚至伴随降薪裁员时,消费自然会受到打击,尤其是大宗消费如汽车和房子。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的下降和商品价格的下滑,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。
那么,如何在不增加居民收入的情况下提振消费呢?以下是三种可能的方案:
1. 缩小贫富差距
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大于富人。这意味着,当穷人的收入增加时,他们更愿意消费;而富人则更倾向于储蓄。因此,通过政策手段将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到穷人手中,可以显著提振消费。然而,实际操作中,这一方案往往难以实施,因为富人的利益往往决定了游戏规则。
2. 增加对底层的兜底和社会保障
这是一种更为温和的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式,旨在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,从而间接增加社会底层的消费能力。90年前,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期间通过这一策略,成功提振了消费。然而,实践中也面临诸多挑战,如资金来源和政府的执行能力。
3. 大幅提高政府投资,由政府直接向社会输出购买力
过去20年,中国通过大基建等方式,由政府直接向社会输出购买力,成功提振了社会需求。但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,因为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过高,同时大基建项目也已基本完成。
对比这三种方案,缩小贫富差距太难实施,提高政府投资已经过时,唯一可行的就是增加对民众的兜底和社会保障,释放底层和中产的消费力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方案都是在假定经济不再增长、收入不再提高的情况下,如何刺激消费。事实上,中国经济仍在增长,只是速度有所放缓。因此,最好的方式还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,并确保居民收入能跟随经济增长。
总之,政策制定者应该专注于创造就业、发展经济,而不是仅仅鼓励消费。毕竟,只有先做大蛋糕,才能讨论如何分配。在效率没有达到最高时,效率比公平更重要。公平虽然重要,但不能当饭吃,而效率可以。因此,我们应该专注于提高效率,将蛋糕做大,然后再讨论如何公平地分配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霈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三招助你提振消费,无需增加收入!》